建安二十四年,关羽包围曹仁,于禁去救援,但被水淹七军而被擒,于禁投降了敌人,而他手下的庞德却不屈被杀。
后来关羽被孙权所破,于禁也就归属了吴国,直到黄初二年才被送回魏国,那时他都已经须发皆白,面容憔悴,泪流满面。曹丕就命他去拜见高陵(曹操的陵墓),因为陵中画有他屈膝降敌,庞德不屈的图画,所以于禁不久就羞愧发病而死,死后追谥为厉侯。
于禁为何最后被曹丕逼死?
71集有关羽水淹七军 擒于禁 斩庞德 于禁并未死,投降了,乃至曹操都说:关键时刻,于禁竟不如庞德乎?后来蜀国被灭亡后,他回到魏国,魏文帝故意羞辱了他,后来他长病不起,最后病死,新三国并为交代他的死,希望楼主采纳。
于禁是怎么死的?
第一次知道于禁,是在看漫画《镇魂街》的时候,漫画里的于禁那一句“末将于禁,愿为曹家赴汤蹈火”不知道赚了少男少女多少眼泪。
那么,历史上真实的于禁又是怎样一个人呢?于禁与张辽、乐进、张、徐晃等人合称为曹操的五子良将,曹操在进攻时常以他们五个为先锋,撤退时又用他们断后。
在五子良将中,于禁是跟随曹操较早的一个,初平三年(192年),曹操刚占据青州的时候,于禁就下定决心跟着曹操干了。曹操对他也很信任,经常让他单独带兵。
建安二年(197年)的时候,于禁跟随曹操去宛城攻打张绣,本来战事很顺利,张绣一看打不过,就自动投降了。
但是,酒色害人啊,曹操喜欢人妻的老毛病又犯了,半夜里偷偷和张绣的婶子滚了床单。张绣知道以后很生气,这也太欺负人了,于是就率兵复叛。
曹操没防备啊,一下子被打得很惨,大儿子曹昂、贴身护卫典韦为了掩护曹操都战死了,曹操自己也中了箭,一时间局面非常混乱。
唯独于禁的部队,阵容十分严整,且战且退,没有受什么损失。在退兵的路上,于禁发现有曹兵在趁机打家劫舍,于禁很生气,命令士兵攻击这群败类。
有人向曹操打小报告说,于禁造反了。于禁认为曹操是个明白人,安营扎寨之后才向曹操解释事情原委。曹操听后,夸于禁有名将风范,于是封其为益寿亭侯。
于禁在官渡之战中也有上佳表现,在曹操征讨刘备的时候,以二千兵马守延津拒袁绍,之后又和乐进率五千兵马,攻破袁绍几十个据点,为之后的曹袁对决打下了基础。
于禁不仅有能力,而且还很听曹操的话。建安十一年(206年),昌投降曹操后再次反叛,曹操派遣于禁征讨。于禁包围昌后,因为与于禁是老交情,昌便投降了。
于禁手下的将领都认为昌是杀是留当由曹操处置,于禁却说,你们难道忘了吗!曹公规定被围后才投降的不能免死。于是流着泪把昌斩了,曹操从此更加器重于禁。
公元216年,于禁被封为左将军,假节钺。这是个很实用的任命,战时,假节可杀两千石以下官吏,假钺则自主发动战争,无需请命。
纵观整个三国时期,被假节钺的人并不多,只有董卓、曹操、于禁、关羽、曹真、满宠、诸葛亮、曹爽、王凌、司马师、司马昭、陶F十二个人,于禁是唯一一个被曹操假节钺的人。
但是,后来神勇一世的于禁出事了。建安二十四年(219年),关羽攻樊城,于禁与庞德一起救援曹仁,赶上汉水发大水,于禁的七军损失惨重。
关羽趁机乘船攻打于禁等人,于禁被俘,关押于荆州江陵。庞德大骂关羽,宁死不降,逐为关羽处斩。曹操得知后,哀叹良久,说:“于禁跟了我三十年,怎么反不如庞德!”
当时的情况很危急,曹操都有了要迁都的想法。幸运的是,吕蒙后来抄了关羽的后路,于禁后来被孙权送回了魏国。
这时候曹操已经死了,曹丕表面上对于禁的归来表示欢迎,暗地里却命人将于禁战败乞降等事画于曹操陵的墙壁上,于禁拜谒曹操陵墓时,看到画像,羞愧不已,不久就死了。
据说,于禁临终前发誓,“禁失节于丞相,惟愿残魂守墓,永世不超也!”为什么曹丕要逼死于禁呢?这固然与曹丕心胸狭小有关,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于禁的投降对曹操打击很大,对曹操的死有一定的责任。
《三国演义》中于禁为何要投降?于禁又是怎么死的呢?
《魏书于禁传》建安二十四年,太祖在长安,使曹仁讨关羽于樊,又遣禁助仁。秋,大霖雨,汉水溢,平地水数丈,禁等七军皆没。禁与诸将登高望水,无所回避,羽乘大船就攻禁等,禁遂降,惟庞德不屈节而死。太祖闻之,哀叹者久之,曰:“吾知禁三十年,何意临危处难,反不如庞德邪!”会孙权禽羽,获其众,禁复在吴。文帝践阼,权称籓,遣禁还。帝引见禁,须发皓白,形容憔悴,泣涕顿首。帝慰谕以荀林父、孟明视故事,《魏书》载制曰:“昔荀林父败绩于邲,孟明丧师于肴,秦、晋不替,使复其位。其后晋获狄土,秦霸西戎,区区小国,犹尚若斯,而况万乘乎?樊城之败,水灾暴至,非战之咎,其复禁等官。”拜为安远将军。欲遣使吴,先令北诣邺谒高陵。帝使豫于陵屋画关羽战克、庞德愤怒、禁降服之状。禁见,惭恚发病薨。子圭嗣封益寿亭侯。谥禁曰厉侯。
建安二十四年,关羽包围曹仁,于禁率军救援,汉水泛滥,七军被淹,于禁放弃抵抗而被俘, 关押在江陵,而曹仁的部下庞德却不屈被杀。后来关羽被孙权所破,于禁获释而到了吴国,直到黄初二年才被送回魏国,那时他都已经须发皆白,面容憔悴,见了皇帝泪流满面。曹丕下旨, 认为于禁兵败是洪水暴发所致, 而不是军事指挥上的错误, 并引用春秋时名将荀林父孟明视的事例来安慰他。后来命于禁去高陵祭拜曹操,并预先在陵中画有他战败降敌,而庞德不屈的图画,于禁见到后, 惭愧发病而死。谥为厉侯。
《三国演义》水淹七军后于禁被俘,向关羽乞降,被押解往荆州。吕蒙攻陷荆州后于禁被释放返魏,奉命镇守曹操陵墓。曹丕遣人将于禁战败乞降等事画于陵壁,于禁看后惭愧发病而死。
《三国演义》中于禁之所以投降不外乎三个原因。
一、怜惜手下将士,愿以自己一人的名节去换取众将士性命。于禁带兵打仗多年,这次出兵是在他修整长达数年后的再次出战,不幸水淹七军后,于禁看着将士们死的死残的残,还有众多淹死的尸体漂浮在水面上,于禁的心中掀起波澜。最近几年他以修整为主,上战场厮杀的时间少了,与家人们承欢膝下的时间很多,这对他的心态转变起了关键作用。此刻看着这些将士们,他实在不忍心让他们再无辜受死,他们死了没什么,可他们身后的家人呢?于是于禁甘愿投降,以换取其他兵士的求生之路。
二、关羽动之以理,晓之以情的劝降。按说关羽和于禁这一场大战是非常精彩且难分胜负的,但还不到几个回合,于禁就渐渐处于颓势,完全不是关羽的对手。关羽抓住于禁的心不在焉,趁机活捉了于禁,然后说了大一箩筐劝其放下武器投降的话,而且关羽还告知自己也曾受过曹丞相的知遇之恩,定当回报云云,于是于禁听进去了,自己背负投降罪名,收下那帮兄弟们可以活着出去了。
三、确实技不如人,又想苟活人世,只能投降。于禁在关羽水淹七军之前的所有战斗中,是非常强大的,他不仅战术高明,而且脑袋瓜子也特别灵活,也因此深得曹操的信任,作为曹魏最得力的战将之一,于禁是榜上有名的。可是这次却如此的出师不利,竟然被关羽打得落花流水,全无昔日的荣光。扪心自问,于禁的心中也不免疑惑,难道真是老了,若是降了,曹丞相会不会看到往日薄面,会放过自己。正是这样的心理作用,于禁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,几乎完败于关羽。
可怜老将军于禁一世英名,晚节不保。最后被吴王放回到魏国,可惜新近继位的曹丕对他非常不屑,于是乎于禁老爷子在郁闷羞惭中一命呜呼了。
以上就是关于于禁真正的死因到底是什么全部的内容,包括:于禁真正的死因到底是什么、新三国里于禁之死在哪集、于禁为何最后被曹丕逼死等相关内容解答,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,可以关注我们,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