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dede:global.cfg_webname/}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电商 > 正文

所谓“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”,其真实意思是什么?

来源:    时间:2023-05-01 03:20:40

  

  “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”这句话的直接含义是:天和地不会特地去偏爱谁,而是把万物当做暴露在风雨中用于祭祀的草编成的狗一样,任其风吹雨打。

  老子这句话的逻辑看似很奇怪,但是里面隐藏着足以我们铭记一生的哲理。

  这句话的核心内涵,在于“不仁”。所谓的“不仁”,不是我们理解的于情感世界中的冷漠或厌恶下的不闻不问,而于一种对万物自然特性的绝对尊重下的近乎“普遍的爱”。即这句话是在借“天地”强调道家“无为”的特点。

  天地因为没有爱谁多一些,就没有所谓的“偏爱”,于此也就没有谁因不被“偏爱”而受到打压,万物才得以保有自己的“特性”,继而在“优胜劣汰”的自然法则之下茁壮成长。

  那么这句话中传达了什么值得好强的人铭记于心的“人生哲理”?

  从“好强”层面出发分析这句话的人生哲理的话,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:过分求远求高,反而跑不远、跳不高。脚踏实地,一步一个脚印,带着善意成就他人的人,反而可以圆满自己。

1、“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”与“道”的特性

  “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”出自《老子》一书,某种程度来说,这句话是在传达老子心中“道”的特性之一,即“不仁”。

  何谓“不仁”?可与俗世间七情六欲中“带有情感偏爱”的“仁”所对应来理解。

  道家老子在告诉我们,“道”之所以为“道”,之所以可以“成就万物”,因为“道”无偏爱。

  道家老子这里说“不仁”,不是号召世人要不仁不义,而是取“不仁”中的情感倾向来表现道家之“道”无人类情感倾向的特性。

  也就是说,成就万物的“天地”,有时候是老子表达“道”的一种形式。

  “天地”为何可以成就万物?因为他如“道”一般,让万物自发发挥自己的“特性”,而不会因为“仁与不仁”区分下产生特殊照顾,继而让一部分存在走到“绝路”。这

  于此,老子以逆向逻辑启发我们:道因“无为”,所以“不仁”,因“不仁”,反而得以让万物自发发展自己的特性,继而以无为之为成就万物。

2、“不仁”里的人生哲理

  中国诸子百家的古典名著中,不读《论语》有些可惜,不读《老子》,那就相当遗憾了。

  因为道家《老子》一书中看待世界的视角,会让你与自己、与世界和解间,收获意外惊喜,而且你还能做到波澜不惊。

  这是沉稳的体现。为什么这么说?

  我们知道,我们的烦恼更多是各种情况的“求而不得”。

  但是,许多时候,“不得”不是因为自己“做得不够”,而是因为自己“太过求高求远”,反而做得“太多”。

  举个例子,秦二世而亡以后,楚汉争雄。项羽和刘邦,一个家大业大、能文能武,一个则是小地方亭长出生,甚至还有些不务正业的感觉。

  但是最后刘邦完胜项羽。

  刘邦胜项羽的原因,更多是他在为人处世上的“高情商”。

  刘邦成立汉王朝以后的事情我们先不议,就说说刘邦的“白手起家”。

  对比项羽,一穷二白、能力还差的刘邦为何完胜项羽?因为刘邦懂得顺水推舟“成就他人”,而项羽则有些自傲自大,忙着“自我凸显”,于此,他以“霸王之名”在“求高求远”中败得一塌涂地。

  刘邦呢?他手底下有睿智的张良,有慧眼识人的萧何,有勇猛的樊哙,有善战的韩信等等。不是刘邦多厉害,而是刘邦手底下的一群人,各有所长,并且他们可以在刘邦的周旋和维系下,发挥他们的所长,继而打下大汉江山。

  这便是领导者的本事。

  因为刘邦给自己手下的能人巧匠提供了让他们展现傲人才华的“平台”,给了他们展现自己特性、特长的机会,继而成就了他们,反之,刘邦对他们的成全,也圆满了自己。

  而骄傲自大的人,是不愿意别人胜过自己的。但凡有一丝苗头,越是骄傲,可能打压别人得越厉害。这样的人个人能力再强,在单打独斗之下,不是被真厉害的人教做人,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。

3、写在最后

  求高求远并不是坏事,也是人生来就有的“本性”。但是太多人因后天内在素养的匮乏等原因,从未体味或者早已遗忘,生命的意义不只在于“动物性”欲望的满足,而在于精神世界的“愉悦”。

  于此,“积极”的性子成了“好强”,成了“自私”,最后,就演变成了“打压”。于此,人便在“伤人害己”劳心费神中耗心费力,最后尽是一地鸡毛的“荒凉”。

  也就是说,“天地不仁”中展现的道之“无为”特性,于人生哲理上,我们可以明白:求高求远虽不是坏事,但也不一定是好事,有时候,按耐住艳压群芳的“渴望”与“骄傲”,你的“谦逊”、“稳重”、“低调”反而会让你成为别人遥望的目标。这是好强之人突破瓶颈需要把握的道理,各位觉得呢?

  注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,搬运、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,发现必究,文中来自网络,部分素材来自网络,侵删(两周内)。

  

  意思是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,不对谁特别好,也不对谁特别坏,一切随其自然发展。换句话说,不管万物变成什么样子,那是万物自己的行为(包括运气),与天地无关;天地顺其自然,一切犹如随风入夜,润物无声。

  出自——战国时期老子所著的《道德经》第五章。

  原文: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;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

  译文:在天地之间找不到仁了,是因为万物都成了没有灵魂的草扎成的狗,形如躯壳。圣人找不到仁,是因为百姓都成了没有灵魂的草扎成的狗。但天地是无所谓自私的,对待万事万物都一样。

  

  

  扩展资料:

  《道德经》主要论述“道”与“德”:“道”不仅是宇宙之道、自然之道,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;“德”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,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、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。

  老子的本意,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,德是基础,道是德的升华。没有德的基础,为人处世、治家、治国,很可能都失败,就没有能力去“修道”。

  所以修“德”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,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;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、超脱的人生,这也缺“德”不可。《道德经》德经部分,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,这是修道的基础。

  “道”是浑全之朴,“众妙之门”。“道”生成了万物,又内涵于万物之中,“道”在物中,物在“道”中,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,都通向了“道”。

  “道”不只是有形的“物质”、思虑的“精神”、理性的“规律”,而是造成这一切的无形无象、至虚至灵的宇宙本根。“物质”、“精神”、“规律”皆是“道”的派生物。

  “道”是先天一炁,混元无极,“道”是其大无外、其小无内、至简至易、至精至微、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、万殊之大宗,是造成宇宙万物的源头根本。

  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

  

  以上就是关于所谓“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”,其真实意思是什么全部的内容,包括:所谓“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”,其真实意思是什么、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是什么意思、等相关内容解答,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,可以关注我们,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!

声明:来源非IT商业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请尊重版权保留出处,一切法律责任自负。文章内容仅供阅读,不构成投资建议,请谨慎对待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, 如有异议可投诉至:Email:342 4350 938@qq.com

频道精选

2017-2019 Copyright © IT商业科技网 备案许可证号粤ICP备2022153948号 豫公网安备110102003388号

紧急处理QQ:133 4673 445@qq.com